案例
通州某中学王骥父母自述:我的孩子,原先以优秀的成绩进入北京某知名重点学校实验班学习。一年半后,因不适应该校的学习生活,孩子人际交往出现错位,与同学交流、交流出现挫折,使原本自信阳光的孩子变成了自卑、不求上进的沉默羔羊,常常出现少做作业或不做作业的状况,成绩由刚开始的年级第10名降低至年级近300名。父母万分焦虑。我当时写了一篇博客:“孩子,我拿什么爱你。我不可以容忍自己看着你在生活失败沼泽中挣扎,用我的余生看着你惶恐地找寻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地方,过着不安宁的生活,孩子,请勿用你的叹息来惩罚我怎么样?” 2009年1月大家决定由重点校实验班转入通州区某普通中学学习。进入学校后,学校校长和班主任王老师针对他的弱点:不善交流,不会言辞,不喜欢运动等,“强迫”和鼓励他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;针对他音质、音色上的天分,安排他承担了学校艺术节主持人、年级旗下讲话等任务,还参加了学校的急救、拓展等实践活动。孩子身上发生了巨大变化:由原来的沉默寡言变得爱说班内、学校的事了,同时,由体育的弱项变成了体育加试各项全满分;由原来常常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变成自我加压、掌握了管理时间、提前做完作业;由物理、数学学科弱点,变成学科强项;由和父母、同学交流不畅,变成交流顺畅,关爱同学,快乐自信。经过在这所中学一年半的学习,孩子以总分535分的优秀成绩考入著名示范校的高中理科实验班。
专家点评
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实行副院长乔树平:我为王骥爸爸妈妈的理性选择叫好!理性主要体目前察看孩子变化、选择合适孩子进步的学校、家校协同培育孩子三个方面。在曲折的婴幼儿教育过程中,王骥的母亲不虚荣、不从众、不盲目,他们了解,学校固然要紧,但孩子的学习情绪更为要紧,能从孩子心理发育的角度考虑孩子的进步,且与学校密切配合,帮助孩子重新打造自信,这一点是父母的智慧所在!
除此之外,学校可以持续探索因地制宜的有效渠道,在促进每个学生健康进步的育人过程中,打造并健全有父母参与的“综合诊断学生-剖析问题症结-研究对症良方-推荐学生成功”的有效教育模式,从而家校形成教育合力,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各项活动,给孩子搭建满足兴趣和展示才华的舞台,准时一定每个孩子经过努力获得的成绩,让孩子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认识我们的进步潜力,定位我们的进步方向,在成长的过程中掌握自我调整,达成自我教育,这是学校的责任体现,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!其实,重点校、名校未必拥有比较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,父母也应付我们的孩子有充分的认知,合适孩子的才是最好的。